《消失的她》简单看法

2023/07/23

《消失的她》最近看完,整体电影我观看下来除了2点反感外,其余还好。算是最大败笔。
1、李木子海底第一时间放弃自救。对于一个有身孕的人来说,且前面过程毫无绝望的精神困境铺垫,第一时间放弃自救无法说通,且不合逻辑。
2、片尾彩蛋的“好结局”,格格不入,或许为了审核吧。不过也导致了,善恶全凭恶人一念之间的导向。(有的网评说,彩蛋表示了李木子要对他更加好才能导致的结局。我打出一个?我好奇,这些人是怎么判断的?)

一、网评说法

本来一开始看完除了那两点外,没想那么多,后来在记录观影时间后,发现豆瓣的评分2边倒,其实我挺意外的,稍微观看下才发现。主要涉及1、高分主要代入感强,恋爱脑的抨击和2、对陈思成搞对立邪典的抨击。不管哪方面,都说明了电影节奏是男女向的敏感社会问题,那我也就借题发挥下自己的看法

首先豆瓣我给了3分。长篇大论的都是1分人士,而且论述良多,篇幅冗长,大部分没问题,就是部分观点和我个人观点冲突很大,我借此说下。

他们的观点在
1、不要恋爱脑是受害者有罪论,批判对象存在问题。
2、电影引导错误,导致穷=坏,恶>善。

我先说下第二点吧:

有几个时间点
1、何非进大城市打拼
2、头一回接触网络赌博,后线下赌博欠下大量钱款
3、游泳池救下富豪女李木子
4、密谋调查计划和李木子成婚
5、继续赌博,欠下1千万
6、计划杀妻继承遗产
正常逻辑下,由于最后恶的厉害,所以前面应该层层递进,虽然时间点都有了,但是过程不详。只有简单几个镜头。导致了在表达穷=坏。我个人对此是没有什么,这种俗套的歧视放在影视也不是没有。但是上升到男女向的敏感社会问题后,用富人设来做男主会更好。

至于恶>善,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和其他电影中,这样的桥段很多,特别是在你不知情下,你的生命就是掌握在恶人手中。(为电影中莫名死去的无辜路人默哀)。我相信正常社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。

毕竟善是白雪皑皑,恶是袖中暗箭。由于电影中李木子最后一刻才知道何非要杀自己,根本无法对抗。会回到评论的不要恋爱脑上。

说下第一点:

不要恋爱脑应该是很正常的预防措施,和受害者有罪论相提并论很奇怪,不能因为网评焦点在女性的善而不在男主的恶就将两者混为一谈。

我觉得“不要恋爱脑”并没有指着李木子,而是网评的人的一种惋惜和自我警示。因为“恋爱脑”是丧失了判断,不分男女,可以理解为绝对信任,乍一看品质难得,但是我们见过太多“恋爱脑”被人玩弄的事情,所以才感同身受,不然“人善被人欺,马善被人骑”也不会流传至今。而由于女性占比比较大,这方面还是需要正常女性自己说。我一位男性就不多说了。

至于真正心里去职责李木子那群人,不会没有,我想只是任重道远。而这样的责任回过头来会落到影视剧上。

影视责任:

就像公众人物一样光,现在社会信息传播速度如此之高,ta的行为都会被粉丝,被群众所放大。不同人看到这个电影的评价是不一的,就像我开头说的两边倒。现在年轻人正在经历巨大的失业潮周期中,6月份青年劳动力失业率升至21.3%。加上各种社会负面影响,例如四川大学学生张薇诬陷地铁偷拍事件、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男生保护被霸凌女事件等等,起码都是令人义愤填膺的。

《消失的她》在宣传上给出“不要恋爱脑”的营销后,指引的方向却是“恋爱脑”的人放弃自救;如此反差的内外表现,的确差强人意。

现在这种类似题材的影视不能以单纯的表现恶为主旨,没错,是有如此恶的人,是有如此善的人,也的确是有如此善的人被如此恶所害,也有被害后不自救的人。但是,现实已经如此残酷了,影视剧再来落井下石,又何必呢。真正的强者是扶弱的,既然现实残酷到弱者一直被欺压,如果连有着巨大公众影响的影视也在诉说善的无力,那么还能怎么样去指引社会力量,直接说弱者不配活着就好了。

至于《消失的她》剧组有没有想那么多,我不知道,起码从我工作接触那么多人和事来看,肯定有想,肯定偏见,这样才有票房保障。